【玉器鉴定基本历史】对广大玉友来说,玉器鉴定基本历史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,下面玉石阁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,原创内容如下: 高古玉是指战汉以前的玉器。最早的玉器作为工具和装饰品的出现,是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...…

玉器鉴定基本历史 讲解

对广大玉友来说,玉器鉴定基本历史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,下面美乐饰品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,原创内容如下:

高古玉是指战汉以前的玉器。最早的玉器作为工具和装饰品的出现,是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,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没有玉石的概念,他们只是觉得这种石头比一般的石头更坚硬,可以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物品。加之玉石的色泽温润、形态美丽、与众不同、戴在身上很是好看,所以逐渐地人们把它们从石头中捡出来做装饰品,这是玉器最早的雏形。由于人们发现玉器实用又美观,从而推动了玉器快速发展。进入奴隶社会后玉器逐步走上神坛,统治者用玉器象征自己手中的权力。它被赋予了一种神的力量,人们用玉器祭奠天地,和神灵进行沟通,那时玉器有着很重的神秘色彩,又集王权富贵于一身。所以在当时玉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它高高在上,一度成为统治者用以震慑四方的工具。这些年,高古玉因它久远的年代,丰富的文化内涵,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受到海内外很多收藏家的追捧。

晚于高古玉的古玉现在都认为是从汉以后到明代以前的玉器,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,玉料大量被开采,琢玉技术不断提高,玉器便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的财富。它渐渐走向了社会更广的层面。人们不断认识到玉器的价值,继而玉器便成了普通人家中摆饰和手中把玩的上乘之选。古语有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之说。古人还认为玉有人的德行。在某种程度上,玉器的价值也表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,人们都以拥有一件精美的玉器为荣。

明清玉器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类玉器,因为它离我们最近,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。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,人们生活富足,进而更多的人要求提高生活品质。所以此时的玉器制作工艺更加精巧细腻,构思更加巧妙,用材方面也颇为讲究,出现了很多巧夺天工的旷世奇作,使玉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,这也就是为何如今许多人更加偏爱明清玉的原因。

中国明、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、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,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。同时,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、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,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。

目录

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: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,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。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,碾法突出体量感,并追求工笔画功力。其玉质之美、品种之多、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。清代碾法,要求严格,规矩方圆,线如直尺、圆似满月,姿角圆润光滑,无论是器物的内膛、侧壁或痕、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,里外均话费大力气,做工十分讲究,镂空尤其重要,足以以假乱真,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。[1]

明朝皇家用玉由御用监监制,在经济、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亦有玉肆,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。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。

(1368~1644)

提示:以上内容来自本美乐饰品网(https://www.meileshi.cn/)整理加原创,下一期重点为大家推荐的重点话题是:新疆正宗的和田黄玉种类有哪些?,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本期话题。

玉器鉴定基本历史

玉器鉴定基本历史

明初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。1970年南京市北郊中央门南五华里明汪兴祖墓(1371)出土了玉带饰14块。碾琢隐起行龙,出没于祥云之中,碾工玲珑剔透,有鬼斧神工之妙。云龙的形象与布局均接近元代,玉带板数量不符合明制。

明中期自成化至嘉靖中期(1456~1544)的玉器,多集中出土于南京、上海、江西等地。

明晚期嘉靖中期至崇祯十七年(1545~1644),城市经济繁荣,玉器产量增加,苏州制玉业代表着全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趋势。

清代玉器

(1616~1911)

以精细见长,可分为四个时期。

萧条期康熙初至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长达115年间的玉器工艺处于萧条状态,产量很少,传世的玉器更为少见。

昌盛期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五年(1760~1810)为清玉的昌盛期。

衰未期嘉庆十六年(1811)始,新疆玉贡减半,道光元年(1821)时完全停止玉贡。于是,宫廷玉器日渐衰落,有时甚至停止碾制。地方大城市的玉肆,也因原料不足,逐渐衰落下来。

复苏期清玉后又开始复苏。和田玉虽顿减,却以岫岩玉代之,琢玉多面向民间。

通过我们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玉器鉴定基本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美乐饰品网将不断更新,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,顺便分享下。

以上内容是美乐饰品网小编网络整理的关于【玉器鉴定基本历史】的相关内容,了解更多最新最全关于玉石珠宝的内容。

手机

玉石 相关的细节

相关文章推荐